发病症状猝倒病:幼苗出土后、真叶尚未展开前,幼茎基部缢缩呈细线状,使幼苗地上部因失去支撑能力而倒状。
立枯病:幼苗茎基部或地下根部,初为椭圆形或不规则暗褐色病斑,病斑扩大绕茎一周时.最后干枯死亡,但不倒伏。
两者区别:猝倒病的发病条件是低温高湿,立枯病的发病条件是高温高湿;前者发病时间是在真叶未展开之前,后者是在育苗的中后期;猝倒病是“跪着死”,立枯病是“站着死”。
发病原因1.土壤带病,土地本身就是一个小的生态系统,里面含有大量的微生物种群,既有有益菌,也含有致病菌,其中一部分致病菌就会导致猝倒病和立枯病的发生。种植管理过程中前茬的病残叶未清理干净,也会残留在土壤中,通过雨水和灌溉,进行传播蔓延。
2.种子带病,作物在育种过程中,也会感染很多的致病菌,当致病菌感染较轻时可能不会表现出来,但植株已经带病,这时候育出来的种子就会带病,影响下一代的种植。
3.管理不当,作物育苗时播种密度过大,又没有及时间苗或分床,导致苗间通风不良容易诱发猝倒病和立枯病。浇水过勤,导致土壤和环境中的湿度过大,利于病原菌的繁殖和病害的发生。偏施氮肥缺少中微量元素和有机质,光照弱等问题会导致苗子长势弱,抗性差,易染病。
防治措施因这两种病害引发的病原体不同,故在防治上所选择的农药也不同。先将发生病害的病苗拔除,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,然后喷药防治。
1、立枯病:可选用50%灭霉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,或5%井岗霉素水剂1000倍液加70%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,或50%利可得可湿性粉剂600倍液,进行防治。
2、猝倒病:可选用90%疫霉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,或72.2%霜霉威水剂600倍液,或72.2%普力克水剂600倍液,或30%恶霉灵水剂600倍液,对水喷雾。
喷药防治,要选择晴天进行,喷药后可撒一些草木灰,降低土壤湿度,合理轮作,创造一个不利于发病的环境条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