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基本特征 形态特征:螺丝椒因表面有褶皱、形似螺丝而得名,果实呈弯曲的长条形,果长一般在 22-26cm,果粗 3.0cm 左右,单果重 60g 左右。其表皮微皱,如同螺旋状,青熟果为深绿色,成熟后转为红色。
植株特征:螺丝椒为中熟品种,一代杂交皱皮椒。植株生长势强,节间短,座果密,分枝多,叶片为长卵圆形,颜色深绿。
生长习性 温度要求:螺丝椒喜温暖,不耐寒,种子发芽适宜温度为 25-30℃,生长发育适宜温度为白天 22-28℃,夜间 15-20℃。在低温环境下,生长速度会减缓,甚至出现生长停滞的现象。
光照要求:属于中光性植物,对光照时间和强度的要求适中,充足的光照有利于植株的生长和果实的发育,但在夏季高温时,过强的直射光会对其造成一定伤害,需要适当遮荫。
土壤要求:适合种植在土层深厚、肥沃疏松、排水良好的土壤中,土壤酸碱度以微酸性至中性为宜。
主要产地:最初主要种植在西北甘肃、新疆一带,目前在我国的山东、西北五省和海南等地种植较为广泛,此外,中部、东部、南部地区的种植面积也在逐渐增加。
品种分类 苏润陇椒:早熟性好,抗热又耐低温,适应性强,座果性好,抗病、座果密,果实商品性优异,单果重量在 80-150 克左右,皮色翠绿,味道香辣,耐运输。
同乐 23188:极早熟,果长 26-28cm,单果重 60-120g 左右,果皮绿色,辣味浓,肉厚质佳,耐运输,耐低温,抗高温,抗病,挂果多,膨果快,连续结果能力强,产量高。
大螺丝椒:早熟、分枝强、膨果快,产量高。果皮亮绿,辣味浓香,口感好。单果重 80-120 克,连续座果能力强,夏秋耐高温高湿,对早春低温弱光也有较强的适应性,易管理,抗病性强,果型匀称、商品性好。
西南螺王:中早熟的杂交螺丝椒品种,在生长过程中,具有长势强、抗性好、适应广的优势,其皮薄肉嫩,味香辣,果长能达到 35 厘米,商品性好,能最大程度地保证产量的高稳。
龙腾螺丝椒:口感较辣,品质突出,在我国湖南、江西、四川、山东等地种植广泛。既耐低温,也抗高温,且抗病能力也较强,连续结果能力较强,亩产可达到 6700 公斤以上。
营养价值 维生素含量丰富:富含维生素 C、维生素 A、维生素 B6、叶酸等,其中维生素 C 含量较高,每 100 克螺丝椒中维生素 C 的含量可达 100 毫克以上,具有抗氧化、促进胶原蛋白合成、提高免疫力等作用。
矿物质多样:含有钾、镁、磷、铁等多种矿物质,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,如钾元素对维持心脏正常跳动和血压稳定有重要作用。
其他营养成分:还含有蛋白质、脂肪、膳食纤维、辣椒素、类黄酮和多酚类化合物等,辣椒素能够促进脂肪的新陈代谢,防止体内脂肪积存,同时也是螺丝椒具有辣味的主要原因,而类黄酮和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作用,可减少自由基对身体的伤害。
食用价值 鲜食:螺丝椒口感鲜辣,香味浓郁,肉质脆嫩,可直接用于炒菜、凉拌、做配菜等,如螺丝椒炒肉、螺丝椒炒鸡蛋、凉拌螺丝椒等,能为菜肴增添独特的风味和口感。
加工:可以加工成辣椒酱、辣椒油、泡椒等产品,延长其保质期和丰富其食用方式。例如,将螺丝椒制成辣椒酱,可用于蘸食、拌面、拌饭等,增加食物的辣味和风味。
种植技术 播种育苗:一般采用穴盘育苗或苗床育苗的方式。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处理,如晒种、温汤浸种等,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抗病能力。苗床应选择地势较高、排水良好、背风向阳的肥沃菜园地,播后要注意温度、湿度和光照的管理,及时浇水、施肥,培育壮苗。
定植:当气温稳定在 16℃以上,幼苗达 4-5 片真叶时开始定植。定植前要先整地施肥,一般亩施腐熟有机肥 2000-3000 公斤,复合肥 50 公斤。定植时要注意合理密植,双垄栽培时建议行距 70-75cm、株距 40-45cm,垄内侧半坡栽植;单垄栽苗,以行距 90-110cm、株距 33-35cm 为宜。
田间管理:包括中耕除草、浇水、追肥、植株调整等环节。缓苗以后注意控制浇水量,严禁大水漫灌。追肥时,每 667m² 选用大量元素水溶肥 5-8kg,配合 “生根膨果” 型的腐植酸类肥料 8kg 冲施。植株前期以促为主,每株留 2-3 个主干进行吊绳,其余主干留 2-3 个椒后摘掉生长点即可。同时,要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,如病毒病、疫病、茶黄螨、蓟马等。